眼科資訊

兒童大細眼、恰眼瞓? 或屬先天性眼瞼下垂 6歲做手術效果較佳 原文網址: 兒童大細眼、恰眼瞓?

內容轉載


兒童大細眼、恰眼瞓? 或屬先天性眼瞼下垂 6歲做手術效果較佳


眼皮愈來愈重,甚至蓋住半隻眼睛,除了眼睏之外,還有另一種可能,就是患有先天性眼瞼下垂,主因是提瞼肌發育不全。這種病在兒童身上並非常見,若未有妥善處理,長遠可能永久影響患者視力。


眼科專科醫生指,眼皮若下垂至覆蓋眼珠黑色部份多於1毫米,即界定為眼瞼下垂,患者可以透過手術改善眼瞼下垂的情況,不過手術並非愈早做愈好,待孩子6至7歲時再做,可減低手術風險及難度。


將近4歲的謙謙右眼眼瞼下垂,予人一種眼睏的錯覺,但實際上他的精力相當充沛。父母在謙謙出世時已發現他右眼較小,醫生指謙謙患有眼瞼下垂,因此在謙謙未夠一歲時,已帶他向眼科醫生求醫。


先天性眼瞼下垂患者謙謙精力充沛。(羅君豪攝)


兒子眼皮不能抬高 爸爸擔心同學取笑

爸爸紀先生分享時表示,由於謙謙的眼皮不能抬高,抬頭跟大人說話時右眼會閉上,紀先生需蹲下跟他談話。他坦言起初擔心兒子的視力受損,不過聽從醫生的建議,現時每半年會帶謙謙檢查視力,確保視力正常。


紀先生指幼稚園的小朋友未察覺到謙謙外觀的不同,但擔心謙謙上小學之後會被其他同學取笑,從而有心理壓力,預計在謙謙讀小學前帶他做手術。


紀先生(左)擔心兒子上小學後會被同學問及外觀,預計升小學前會讓他接受手術。(羅君豪攝)

紀先生(左)擔心兒子上小學後會被同學問及外觀,預計升小學前會讓他接受手術。(羅君豪攝)


李琬微指出,兒童患者在6、7歲時做手術效果相對較好。(羅君豪攝)

李琬微指出,兒童患者在6、7歲時做手術效果相對較好。(羅君豪攝)


6至7歲肌肉韌性較適合做手術  五分一患者需提前做手術


奧比斯義務眼科醫生李琬微指,出生至1歲前出現的均屬先天性眼瞼下垂,眼瞼下垂患者有可能因眼皮太重,壓住眼角膜令其破損,若眼皮下垂至遮蓋瞳孔阻擋視線,長遠或造成弱視,亦有兒童個案因經常抬頭,讀幼稚園時已有肩頸痛。有家長主觀期望眼瞼下垂可自然痊癒,不過李琬微直言患者一般需透過手術治療。


至於謙謙的個案,李琬微稱屬中度先天性眼瞼下垂,下垂約4至5毫米,但經定期檢查發現視力正常,可待他長大至6、7歲才做手術,肌肉韌性增加,手術效果亦相對會較好。


美國有數據顯示每842個人出生,就有一個眼瞼下垂個案,雖然本港未有相關統計,但現時香港眼科醫院每年約有10宗新症,李琬微指10宗個案只有約2宗因嚴重散光或弱視,需急切進行手術,家長毋須過於心急開刀。


患者接受手術前(上)和手術後(下)的分別。(受訪者提供)


前額懸吊術助抬高眼皮 一半患者術後長出彈性


在進行手術前,醫生會先檢查提瞼肌的功能,若仍有一定功能,可考慮施以提瞼肌截短術或肌腱膜修補術。而一般先天性眼瞼下垂患者由於提瞼肌功能較差,需接受前額懸吊術,即以患者自身的筋腱組織或其他物料,將前額的肌肉與提瞼肌接駁,達到提起眼皮、令外觀看起來對稱的效果。


李琬微指,有八成人手術後會出現眼瞼閉合不全,眼睛會較乾澀,夜間需塗眼膏保濕減低角膜破損的機會,亦要戴眼罩入睡,約一半患者的提瞼肌會在術後半年長出彈性。


若以患者自身筋腱做手術,較易與前額肌融合,代價是需在身體其他地方開傷口取組織,有家長會選擇以外來物料取代,不過物料會老化,患者長大後可能需做手術更換。而眼瞼下垂的情況有可能出現在單眼或雙眼,李琬微建議家長若察覺到小孩有「大細眼」,應帶子女前往眼科作詳細檢查。


今年的「蒙眼午餐」活動主題為關注兒童雙眼瞼下垂。(奧比斯提供)

今年的「蒙眼午餐」活動主題為關注兒童雙眼瞼下垂。(奧比斯提供)


奧比斯亦關注這個疾病,今年3月至5月於全港小學推行的「蒙眼午餐」活動中,以兒童雙眼瞼下垂為教育主題,小學生透過蒙眼進食,感受失明人士的不便,從而提升小朋友對盲疾的知識,並加強個人護眼意識。


新聞來源:hk01

醫生:李琬微醫生

資料來源:原文鏈接

瀏覽次數: 744 更新時間:2018-05-02

我們使用 Cookies 和其他形式的網站導航信息爲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、分析網站流量、個性化內容並提供有針對性的廣告。 在我們的隱私政策中閱讀有關我們如何使用 Cookies的信息。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。
查詢熱線
(852) 3956 2026
查詢熱線
WhatsApp查詢
93451508
Whats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