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轉載
多曬太陽身體好?紫外綫照射皮膚,的確有助身體吸收,並轉化成維他命D。但皮膚以外,若紫外綫長時間直射雙眼,則有機會導致眼睛老化,增加患上白內障、黃斑病變等眼疾風險!若你熱愛戶外活動,曬太陽時更要小心,做足護眼措施。
奧比斯與香港眼科學會於8月進行一項有關「紫外綫導致眼睛老化風險」的調查,以網上問卷的形式訪問逾3,000人,其中逾半人為50歲或以上。透過了解生活習慣及眼睛症狀,初步評估其眼睛老化程度。結果發現近6成受訪者的眼睛老化風險達中等至嚴重,近6成人雙眼曾出現畏光、對強風敏感、晚上看事物時輪廓不鮮明等問題,這些均為眼睛初期老化的常見症狀。
調查亦發現,近兩成人每天須接觸紫外綫超過5小時。香港眼科學會會長李琬微醫生指,長期受紫外綫照射是導致眼睛退化的高風險因素。惟約兩成人卻表示於戶外工作或活動時,從來不用護眼3寶(太陽眼鏡、太陽帽、太陽傘),可見大眾對紫外綫影響眼睛的認知不足,自我保護意識甚低。
李醫生指,因早上10時至下午3時最接近赤道,這段時間的紫外綫指數最高,即使陰天也不例外。而紫外綫分UVA、UVB及UVC 3種,波長愈短、能量愈高,傷害性也愈大。而愈空曠、無高樓大廈遮擋的地方就愈高危。「UVB能穿透眼角膜達至晶體和視網膜,對眼睛造成最大影響。長時間受強紫外綫照射,有機會誘發強光性角膜炎、翼狀胬肉,或令晶體過早老化形成白內障,甚至破壞視網膜的感光細胞,誘發黃斑病變。」
長時間於室外活動,受陽光直射的地盤工人、戶外攝影師或運動愛好者,均為上述眼疾的高危族群。李醫生續解釋,老年黃斑病變的首要風險因素為紫外綫照射,令黃斑部退化、異常血管增生,導致眼睛出血。而根據香港大學於2018年進行的香港白內障患者數目統計,30至55歲患者人數增加3成,反映此症有年輕化趨勢。李醫生認為這亦與長時間接觸紫外綫、雙眼缺乏充足保護有關。
不護眼驚患翼狀胬肉
現年63歲的周先生,有天照鏡時驚覺眼珠角落出現一顆像豆豉般的小白點,遮蓋部分眼球。他原以為眼球破損,求醫後才發現原來患上翼狀胬肉。周生坦言,患病前從來不戴太陽眼鏡或太陽帽,即使於烈日當空下晨運、散步也不會護眼,更沒有定期驗眼的習慣。除此之外,他亦會於晚上關燈打機,一玩便玩數小時,相信屏幕的強光亦對眼睛造成一定傷害。李醫生解釋:「人的眼睛表面有一層透明結膜,當陽光長時間直射結膜,便會使其厚化,並誘發血管增生,因而長出翼狀胬肉。若病人持續忽視症狀,翼狀胬肉愈長愈大,有機會蔓延至角膜中央、遮擋視綫,影響視力。」
其後透過微創手術,於局部麻醉下移除了周先生眼內的翼狀胬肉,再以自體結膜縫補傷口,減低復發風險。李醫生指幸好周先生及早求醫,否則太遲處理翼狀胬肉的話,可造成不可逆轉的視力影響:「即使做手術將厚化的結膜移除,透明的角膜上亦會留下灰白色的印記,就如眼鏡片被刮花般,視力會因而變得模糊。而翼狀胬肉亦有機會令角膜變形,使病人出現不規則散光,手術或可減輕受影響情況,但仍無法完全復元。」
新聞來源:hket
醫生:李琬微醫生
資料來源:原文鏈接
瀏覽次數: 365 更新時間:2023-10-06